top of page


里和診所|醫學新知|早發型糖尿病:代謝與心血管的加速挑戰!
📢 醫學資訊分享 早發型糖尿病:代謝與心血管的加速挑戰! 民眾常見問題 「我才三十幾歲就被診斷糖尿病,真的會比年紀大的人更嚴重嗎?」 早發型糖尿病(<40歲) 醫師解答 根據 The Lancet (2025) 研究, 40 歲前發病的第二型糖尿病(早發型糖尿病) 代謝惡化速度明顯更快。這類患者常伴隨 胰島素阻抗、肥胖、內臟脂肪過多 ,心血管與腎臟併發症風險比晚發型糖尿病高出許多。若於 30 歲前發病,平均壽命可能縮短近 15 年 。 醫學怎麼說 全球趨勢:20–39 歲族群糖尿病盛行率自 2013 年的 2.9% 上升至 2021 年的 3.8%,全球約有 2.6 億人 受早發型糖尿病影響。 主要風險因子: 肥胖 仍為關鍵。 亞裔族群即使 BMI 較低,內臟脂肪比例高,也容易出現胰島素阻抗。 臨床特徵: 病情進展快,血糖惡化速度顯著。 β 細胞功能退化早,胰島素敏感性下降。 常合併高血壓、高血脂、妊娠糖尿病或早期心血管疾病。 治療與管理建議 早期且積極治療:早發型糖尿病應採「早期、強化、組合治療」,避免病情延遲惡化。 藥物選擇: GLP-
4天前


里和診所|醫學新知|血壓及早控制、積極面對,守住心臟健康、延緩血管老化!
📢 醫學資訊分享 血壓及早控制、積極面對,守住心臟健康、延緩血管老化! 民眾常見問題 「我72歲收縮壓都130~150幾,要不要吃藥?能不能再觀察看看?」 血壓及早控制、積極面對,守住心臟健康、延緩血管老化 醫師解答 根據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JACC (2025) 發表的 STEP Trial 六年追蹤研究,針對 8,511 位 60~80 歲高血壓患者 ,比較兩種降壓策略如下: 積極治療組 :收縮壓目標 110–129 mmHg 一般治療組 :收縮壓目標 130–149 mmHg 延後治療組的定義:起初採用一般控制(130–149 mmHg),後期再改為積極控制(110–129 mmHg)。 醫學研究重點 平均追蹤時間:6.1 年 主要心血管事件(中風、心肌梗塞、心衰竭、心房顫動、心臟死亡等)發生率如下: 積極治療組:1.12%/年 延後治療組:1.33%/年→ 積極治療可使風險下降 18%(HR 0.82, 95% CI 0.71–0.96) 越早開始控制,保護效果越明顯 診斷後「立即」採行積極降壓治療,心血管風險下降 17%(RR 0.83
11月1日


里和診所|醫學新知|上了年紀也要積極控制血壓,降壓藥能救命!【Cochrane 2025 最新分析】
里和診所|在地守護,讓健康照護更貼近生活
10月30日
bottom of page